邹平打造智慧农业服务平台 农田“掌上管”,服务全流程
时间:2020-11-06 作者: 来源:
这几天,邹平市明集镇西闸村的种粮大户孙陆波正忙着浇刚出苗的小麦。水肥一体化的喷灌设施让他几天工夫就能把600多亩地浇一遍水,不仅省时省力,大多时候他都不用到地里走一趟。“看手机屏幕就能办了!”他用手机向记者展示2公里外地块里的墒情、肥力、小麦生长等情况。
这得益于明集镇应用智慧农业服务平台。“这个板块如果显示为绿色,就表示植物生长正常,如果显示为红色,就会报警,这边就会自动检测并进行处理……”明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牛方鹏边操作智慧平台边向记者介绍。“现代科技助力下,这里的农业管理做到了精细化、可追溯、可视化。”他算了一笔账,预计平台能帮助种植大户亩均增产100斤以上,全镇将增收1200万元左右。
邹平市已有20万亩农田覆盖了这种智慧化的农业服务及农机服务平台,通过手机操作、卫星遥感、机械种田、无人机打药、全程跟踪,已经实现了农田管理“天上看、云里算、掌上管”。
像孙陆波这样的种粮大户,明集镇一共有298个。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撬动了农业的变革,“让农业有了奔头”。早在2017年,明集镇6.1万亩耕地就实现了整建制流转。“土地流转集中后,种植工艺、效率全面提升,增产增收效益显著。”牛方鹏介绍,目前明集镇有各类专业合作社90家、土地托管机构2家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了5万多亩,通过实打测产,小麦平均亩产达525公斤,比普通农户种植增产16.9%。邹平土地流转面积达58.3万亩,累计培育种粮大户2027个、家庭农场1176个。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%,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%,从播种到收获的全流程都有社会化服务,“农民种地不操心”。
与此同时,深加工为农业赋能。在西王集团,“一粒玉米”可以生产出玉米油、葡萄糖、饲料等十几种产品,附加值实现倍增。目前,邹平市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34家,玉米深加工能力达400万吨,居全国第一,产品医用葡萄糖占全国市场的80%。
“接二连三”助产业蝶变。立足“南山北水”自然特色,邹平积极促进特色农业、康养、文旅等多业态融合。省级田园综合体蝶恋谷种植月季125个品种130万株,是江北最大的月季种植培育基地。今年“五一”开园后,成了游客“网红打卡地”。今年以来全市乡村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,占旅游总收入的75%。
原文链接:http://nync.shandong.gov.cn/snzx/snxw/snxw/202011/t20201106_3439711.html
上一篇:小小猕猴桃,变身“金疙瘩”
最新信息
- 2020-11-06致湖北省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曹...
- 2020-11-06我省启动2024年淮河干流...
- 2020-11-06汪学军调研巢湖禁渔和渔业高...
- 2020-11-06省农业农村厅与农发行山西省...
- 2020-11-06典型案例之三:太仆寺旗现代...
- 2020-11-06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六项举措深...
- 2020-11-06【平顶山市】叶县用准用好财...
- 2020-11-06【三门峡市】聚焦青年农民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