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创新助农民增收致富
发布时间:2020-11-06
来源:
作者:
近年来,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薯类创新团队通过技术创新,成功解决卢龙县甘薯加工污染问题,助力该县甘薯全产业链发展,同时丰富昌黎县马铃薯品种、优化种植模式、延长上市时间,帮助农民增收致富。
卢龙县甘薯播种面积15万亩,多以淀粉加工薯“卢选1号”为主。淀粉加工过程产生大量粉浆水和薯渣形成污染物,加工企业面临环保压力和成本压力,产业发展遇到重大瓶颈。为此,薯类创新团队联系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技术转移中心等,协同攻关甘薯淀粉加工粉浆水治理和薯渣饲料化利用难题,将粉浆水发酵处理,不仅消除了粉浆水对环境的污染,更将粉浆水直接转化为农业灌溉用水。同时,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,将薯渣发酵生产为微生物菌肥,变废为宝,解决了薯渣饲料化利用难题。相关技术全面实施后每年可直接节约粉浆水处理成本552万元,可实现至少100万吨以上的水资源循环利用,驱动卢龙甘薯淀粉实现绿色生产,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。
此外,针对“卢选1号”品种退化、重茬病害较重、减产严重等问题,薯类创新团队对“卢选1号”进行脱毒,并组织建立种薯繁育基地,筛选甘薯新品种,已先后引进鉴定甘薯新品种30余个,推动甘薯产业结构调整。
昌黎县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,种植面积约15万亩左右,但其中有12万亩以上采用集中地膜种植,品种单一,收获期上市非常集中,价格优势弱化,效益不佳。薯类创新团队以丰富该县马铃薯品种和实行早播种、早上市和绿色生产为主要方向,推出二作区马铃薯两膜覆盖高效种植模式,加强二作区马铃薯品种筛选,同时配套推广膜外滴灌节水节肥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,不仅实现马铃薯错季生产,还达到节水节肥、降本增效的目的。
目前,昌黎县两膜种植规模已达5万亩,马铃薯的成交单价最高达到3元/公斤,每亩增加收入近5000元。该县马铃薯产业经济效益在8亿元以上。
原文链接:http://nync.hebei.gov.cn/article/kjjy/202008/20200800017404.shtml
上一篇: 河北丰南计划3年培育百余名“青农菁英”
下一篇: 河北发布农业有害生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
最新文章
- 九真山2025-01-08
- 共谋生猪产业未来2025-01-08
- 盐城:草莓甜蜜登场,监督...2025-01-08
- 徐蒜6号2025-01-08
- 江苏省洪泽湖渔政监督支队...2025-01-08
- 2024年乡村振兴软科学...2025-01-08
- 滆湖开展冬季大练兵暨无人...2025-01-08
- 江苏省河蟹遗传材料保存与...2025-01-08
- “2024黑龙江‘冷水鱼...2025-01-08
热点推荐
-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...2025-01-06
-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...2025-01-03
- 浙江省女子监狱先进事迹报...2024-12-30
- 检察公益诉讼10周年座谈...2024-12-23
- 最高检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...2024-12-16
- 联合国防暴队绩效考核强化...2024-12-09
- 致湖北省关爱退役军人协会...2024-12-05
- 致蕲春县人民政府一份诚挚...2024-12-05
- 致蕲春县蕲泰保安服务有限...2024-12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