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渔业法治网!
当前所在: 首页 > 渔业调研 > 正文

青神县三个体系 推动人才引领竹产业融合发展

时间:2020-11-06   作者:   来源:  

  青神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“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一道靓丽风景线”的嘱托,把人才作为竹编产业发展新引擎,构建品牌研发、技艺培育、运营销售体系,促进竹编产业转型升级,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。

  构建竹编品牌研发体系。一是抓优“蔑匠”创新引领。成功创建竹编专家大院,主导制订四川省《竹编生产工艺技术规程立体竹编》地方标准;建成省、市竹编大师工作室5个,建立创新创业平台12个,抓实瓷胎竹编、立体竹编、竹家具等竹制品产业延链创新,自主研发“坤包”“爱玛士”等产品130余种,成功申报竹产品专利17项。二是抓好科技研发攻关。成立青神县竹编产业协会,组建中国竹编艺术研发中心,制定竹制品核心技术需求清单和科技成果转化清单,与国际竹藤组织、中央美术学院共建博士工作站和全国竹产业研究中心。积极开展竹材生物质精炼技术和竹材全价利用研究等20多个科研项目攻关,已获得相关专利授权48件、版权登记260余件。三是抓实开放引才借智。支持龙头企业与美国梦工厂、爱马仕等知名品牌跨界合作,推出“斑布?功夫熊猫”“竹+X”系列品牌产品36种。协同邛崃、崇州等全省19个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培育县,联合打造产业发展共同体。实施筑巢引凤行动,建立创客空间和大学生实践基地,创新学生和企业“就业实训”+“设计入股”双向合作模式,抓实竹艺创新创意研发,完成竹编产品设计业70余个,投入生产50余个,实现成果转化产值600多万元。

  构建竹编技艺培养体系。一是突出源头储备培育。将竹文化教育纳入全县干部培训总体规划,建立竹编产业基础技能人才校企、园企合作培养制度,在成都艺术职业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开设竹编专业,编印《青神竹文化与竹产业发展》等教材5套,加强竹编传承人才培育储备。二是突出技能人才培育。持续推进竹编产业“千人培训”计划,采取集中培训、分片培训、送训下乡,分层分类开展“专家课堂”“固定课堂”“农民夜校”培训服务10323人次,举办国际竹藤组织和国际竹藤中心委托培训70余期,培训竹编人才1500余人,储备竹编产业技术工人5000余人。三是突出竹艺名师培育。实施“竹艺名师”培育计划,遴选、储备400余名竹编特色产业人才库。举办平面竹编技能大赛,积极组织开展工艺美术职称评定,已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名、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5名、市级民间艺术大师称号3名,国际竹藤中心颁证评定竹编高级工艺美术师109人。

  构建“竹韵天下”营销体系。一是做特“支部十电商”。坚持党园融合发展,组建竹编产业电子商务党支部,配备专职竹编电子商务副书记3名。实施红色电商培养计划,加大创客骨干能手党员培养,评选红色电商达人、十佳电商人才、十佳电商企业等一大批模范典型。打造省级竹编众创空间,建立竹编产业电子商务运营中心、乡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、村(社区)电商服务站三级公共服务体系。二是做实电商人才培育。加大本土电商培训力度,多渠道、多形式开展竹制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20余批次,举办电商主题沙龙活动10多场次,培训3500多人次,孵化网店300多个。坚持招企引才、聘用引才、合作引才,引进电商摄影、图片像处理、网络运营等专业创新人才21名。建立校地合作人才培训交流机制,与四川华兴现代职业学院共建电商人才实训基地,开展本地电商企业与电商专业人才互动交流3次,培训500人次。三是做活“竹韵天下”营销网。常态化举办竹文化节、竹产业交易博览会等会节活动,建立“公司+网络+旅游+商场”的销售网络,选派21名销售达人开展驻地订单式外销售。开设竹品网,通过网红直播、微分销、第三方知名主体平台,发展竹制品网店人才300多人,实现全平台营销2亿多元。打造“中国竹编制品出口基地”,培养跨境电商人才5名,前三季度实现境外销售0.4亿元。


原文链接:http://nynct.sc.gov.cn/nynct/c100632/2020/11/6/8ab175ea17744a7e80d22481e03a99e0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