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春:园艺特产业种出好“钱景”
初冬时节,在田野上的一栋栋温室大棚里,鲜红的西红柿、翠绿的黄瓜、五颜六色的鲜花,让冬季的北方大地变得色彩斑斓。
这冬日里的勃勃生机,源于长春市蓬勃发展的园艺特产业。记者日前从市农委了解到,在今年全我市农业生产中,园艺特产业成为突出亮点——全市新发展棚膜种植面积5.94万亩,棚膜建设在全省体量最大、建设最快、成效最突出。据预计,今年全市园艺特产业产值可达230亿元,比去年增长4.5%。
园艺特产业是如何种出好“钱景”的?“这得益于我市多年来的积极培育。”长春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近年来,长春市坚持市场和效益原则,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,根据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发展基础,建起了蔬菜、花卉苗木、水果、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基地。今年,全市重点建设了30个规模化棚膜经济园区,把蔬菜产业打造成带动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大产业。
同时,各地加大扶持力度,支持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发展园艺特产业,为新建改造棚室、规模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,并做好园区道路建设和“村村通”硬化路项目建设,保证园艺特产及时运出。
长春市还高度重视科技应用,为园艺特产质量保驾护航。长春市以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为契机,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、基地化建设、绿色有机品牌认证。园艺特产业园区与科研单位建立协作关系,集成推广先进种植技术,选送技术人员定期参加培训,并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,建设了一批试验示范基地,建立了产品追溯制度,确保产品质量安全。
销售,曾经是阻碍园艺特产业发展的短板。为了让更多的优质园艺特产走出长春,长春市通过树立品牌、创新销售模式等方式破解这一难题。打造地域公用品牌、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、对优势农产品进行商标注册、参加各类展会、开展特色农产品推介……一系列行之有效的“品牌行动”,提高了长春园艺特产的附加值。
在榆树市五棵树镇进步村农产品批发市场,一辆辆满载蔬菜的货车从这里驶出,奔向全国各地。“我们已经与10多个省的40多个城市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合作关系。”市场负责人介绍说,这里年蔬菜交易量超过1亿公斤,经营收入超过2亿元,直接带动2000多农户增收,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。
不仅如此,长春市还积极整合优质农产品,构建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网络。通过发展和完善特色农业订单产销模式,引导生产主体与农产品收储、加工、销售企业签订购销合同,按照订单要求开展标准化生产,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,满足企业对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需求,让园艺特产“走”得更远。
原文链接:http://agri.jl.gov.cn/xdny/yytc/201811/t20181120_5249395.html
- 九真山2025-01-08
- 共谋生猪产业未来2025-01-08
- 盐城:草莓甜蜜登场,监督...2025-01-08
- 徐蒜6号2025-01-08
- 江苏省洪泽湖渔政监督支队...2025-01-08
- 2024年乡村振兴软科学...2025-01-08
- 滆湖开展冬季大练兵暨无人...2025-01-08
- 江苏省河蟹遗传材料保存与...2025-01-08
- “2024黑龙江‘冷水鱼...2025-01-08
- 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进...2025-01-06
- 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...2025-01-03
- 浙江省女子监狱先进事迹报...2024-12-30
- 检察公益诉讼10周年座谈...2024-12-23
- 最高检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...2024-12-16
- 联合国防暴队绩效考核强化...2024-12-09
- 致湖北省关爱退役军人协会...2024-12-05
- 致蕲春县人民政府一份诚挚...2024-12-05
- 致蕲春县蕲泰保安服务有限...2024-12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