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顺义箭杆河畔迎丰收
时间:2020-11-06 作者: 来源:
秋风阵阵,滚滚的麦浪将大地染成一片金黄。
在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前鲁各庄村,金黄色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,饱满的稻穗压弯了枝头,村前流淌的箭杆河水泛着波光,滋养一方。
秋日阳光下,恢复种植的稻田金黄一片,蔚为壮观。
据《后汉书》记载,东汉时期,光武帝刘秀将张堪调至此地任军政太守。由于当地农业十分落后,结合地理特点,张堪将水稻种植经验传授给当地百姓,开创了我国北方种植水稻的先河。
鸟瞰顺义区北小营镇前鲁各庄村。
现担任箭杆河边水稻基地负责人的刘晓辉回忆,“村前这条箭杆河,养育了数代前鲁人。”但这样的场景在上世纪80年代戛然而止。“河水越来越少,甚至偶尔会出现断流,再加上年轻人往外奔生计,种稻的人家越来越少。”
虽然如今收稻已完全机械化,但种植基地的村民们依然来到田里挥挥镰刀,感受丰收喜悦。
2014年末,南水进京,北京水资源得到了有效的补充,京郊河道复流、泉眼复涌的消息频现。潺潺清水也再次流淌在箭杆河。
箭杆河水尤清洌。
2015年,水稻在前鲁各庄村再次成规模地出现。目前大范围种植的水稻品种叫“越富”,是北方最古老的水稻品种,也被称为“张堪水稻”。
恢复种植的“张堪水稻”稻穗低垂,静待收割。
收割的稻谷已装满几大袋。
刘晓辉说,市面上的米,蒸过一次熬个粥,基本就成了糊糊,这里的稻米蒸三次后熬出的粥还是一个个米粒,米粒比蒸米饭的时候更膨大。
收获的“张堪水稻”颗粒饱满,产出的大米已获得有机认证。
今年前鲁各庄村的有机大米就要上市。
“鸭稻共生是我们正在尝试的一个新模式。”刘晓辉介绍,小鸭子下水,承担了除草重任,同时粪便留在田里增肥。
鸭子和鸭蛋本身也增加了收入。
稻田恢复,给前鲁各庄村带来的收益不止于此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,前鲁各庄村依托深厚的稻田文化底蕴,举办插秧节、收割节等活动,成了远近闻名的民俗村。
刘晓辉在村头的张堪文化墙前驻足。
大批游客来到前鲁各庄村学习历史文化、体验农趣,金黄色的水稻也成为村里人名副其实的“黄金稻”。
小朋友在水稻收割节活动中体验农趣。
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,可以利用闲暇时间,到前鲁各庄村实际体验一下“丰收”的喜悦,学习一些文化知识。
原文链接:http://nyncj.beijing.gov.cn/nyj/snxx/gqxx/10881771/index.html
最新信息
- 2020-11-06汇聚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...
- 2020-11-06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...
- 2020-11-06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...
- 2020-11-06马兴瑞主持召开2024年度...
- 2020-11-06一图读懂《网络数据安全管理...
- 2020-11-06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...
- 2020-11-06挺膺担当 风雨兼程再出发—...
- 2020-11-06为何制定?有何规定?——三...